欢迎光临北京智方圆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,立志打造国内口碑较好的专业税务咨询服务商!




更多关注 收藏本站

冬生周记419期(10.7-10.13)

北京智方圆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380

税事:专业探讨

1、智慧税务是什么?

以数治税,要真能治好了,就需要智慧税务。俺理解所谓智慧税务,就是能基于大量的数据,尤其数据之间的关系,准确、及时地发现涉税风险,以前靠人,十天半月才能发现的问题,风险管理系统三五分钟,就能给找出来。智慧,首先是人的智慧,系统是人开发的,系统智慧的前提,是人的智慧。人的智慧,基于对税法的准确理解,对不同税种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入把握。说到底,是个专业能力的问题。没有人的智慧,难有系统的智慧。作为监管者的税局,都搞智慧税务了,做为被监管者的企业,不能被动地等着被查,更需搞自己的智慧管理系统,在税局发现问题之前,自己先找出来,用个时髦的词,下先手棋。争取主动,避免被动。

2、指标对了,是智慧税务;指标错了,是折腾税务

智慧税务,指标设计对了,真能发现问题,就是智慧税务。如果指标设计歪了,不是问题,也以为是问题,如将增值税开票收入与印花税计税依据不一致,也当成问题,可能就是折腾税务,机器折腾人,弄得税企双方都烦。

3、法必须要合理,不合理就该改了

税法严重滞后于现实,长期滞后于现实,导致很多问题,合法不合理,合理不合法,成为许多税企分歧的根源。良法善治,法必须要合理,不合理,就该改了。

4、乱收税更该治理

比乱罚款、乱摊派、乱收费更厉害的,更该治理的,是乱收税。乱罚款,罚这一次,下次不知啥时候呢。乱收税,只要收一次,就是依法该收的,以后没完了。更该反思的是,这类问题,都是老问题,反复发作,到底是咋回事,怎么乱起来的?罚款者,怎么就敢乱来?被罚者,怎么就逆来顺受?

5、股东自上市公司取得作为股息派发的股票,如何确定成本?

股东自上市公司取得作为股息派发的股票,如何确定成本?0成本?不能是0,上市公司不是白给的,股东也不是白得的。如何确定成本?从道理上讲,按照上市公司宣布派发股票股息当天的收盘价,可以是选项之一。这是一个典型的值得明确但一直没明确的老掉牙老大难问题。

6、什么是车和船?

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是车和船。什么是车和船?税法没定义,按照习惯法,就是运输工具,运输人或者货物的工具。怎么算运输?把货物或人实现空间位移,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。所以,是否属于车或船,看其是否有运输功能,功能不是运输的作业车辆,如洒水车,免征车船税。不能仅仅因为设备能动,就认为要缴车船税,人有两条腿,也能动,甚至肩扛手提东西,也征车船税?没有运输功能但自己能动的作业设备,不属于车船税征税范围。

7、普宅与非普宅的土增税区别,早该取消

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在土增税上有区别待遇,普宅的增值率不到20%,免征土增税,非普通住宅,不管增值率多少,都要征土增税。目前的做法,实际是不讲理的,因为土增税是在对房地产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,加征的一道税,类似于消费税,目的是调节过高收益,不到一定的增值幅度,都不应征税。所以,普宅与非普宅的土增税区别,早该取消,都应享受共同的免税待遇。

8、一套人马,几块牌子,如何避免风险

很多单位,一套人马,几块牌子。与员工签署劳动合同的单位,有人马的单位,实际是给没人马的其他单位提供有关服务,这就需要收费了。大原则,按公允价值。公允价值找不到,那就成本加成。共同成本如何分配?根据资产、收入、或其他什么标准,或综合标准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不一而足。总之,归根到底,一个目标,即使税局提出质疑,也不至于被补税。


万象:家国天下

1、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

鼓劲、打气,当然必要,但如一边打气,一边漏气,这气很难打起来。过去这些年能,似乎已经值得反思。怎么算漏气?没有信心。为啥没信心?信心是怎么丢的?对什么没信心?体制内外的原因,既有相同,也有不同,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。

2、感觉影响股市状况的四个因素

没兴趣,也没时间炒股,但偶尔关注股市。感觉影响股市状况的因素,一是经济状况,二是供求关系,三是制度设计,四是惩罚机制。供求关系,大股东大量减持,不合格的申请者,甚至造假的申请者,排着队上市,供大于求。制度设计,做空机制,减持条件等基础制度设计有毛病。惩罚机制,违规者,被发现的概率太低,被惩罚的程度太轻,起不到震慑作用。其实,很多大牌学者都多次呼吁,如吴教授呼吁暂停上市,刘教授呼吁严格减持限制条件等。但似乎没怎么被采纳,还是走从资金上影响供求的短平快的治标路子。暂时托起来容易,长期好下去不易。

3、烧秸秆,该不该管?

某地农民冒着被处罚的风险烧秸秆,不让烧已经多年,据说怕污染环境。一年也就烧几天,风一吹,也就没了,不知能对环境有多大危害,比汽车飞机尾气厉害?比工厂排污严重?更有甚者,自己老家曾经有不让烧柴做饭,必须烧天然气的。难道人只喘气,不吃饭?为了环境,可以不惜代价,不管不顾?这也不许,那也不许,没有不管的。如此折腾,如此肆无忌惮,能有好嘛!

4、最低价中标,就是比滥

最低价中标,就是比滥。其实,很多招标人,也不想这样,但无奈难过审计的关,不是最低价,自找麻烦,不好解释。最低价中标,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背道而驰。类似与大方针,大政策,大原则,大方向,拧巴着的事,闭着眼就能数出几件。极端的管理措施,把人管怕了,管死了。

5、不协调的政策与做法,合起来就错了

政策不协调,表现之一,一方面要改善营商环境,另一方面不知多少部门打着执法的旗号,乱罚款,乱摊派,乱征税,恶化营商环境,以至于投资人不敢投资。各部门都觉着自己不平衡,不充分,市场监管局完不成罚款任务,不平衡,税务局完不成收入任务,不充分,至于企业如之何,经济如之何,不是他们关心的事。单从自己看,不能说干错了,但合起来,就错了,合成谬误。

6、债务最终靠不住

诸财政政策共同的特点,花钱。钱从哪来?发债。税收增长乏力,只能靠发债。发债谁买?行有机构买。当前的财政政策实际是基于发债的扩张政策。通过借未来的钱,满足现在的支出需要。发债,只能是权宜之计,好比普通人过日子,必须靠工作挣工资,国家过日子,主要必须靠税收,税收才是永远靠得住的。债务好比雪球,总有滚不动的一天,债务最终靠不住。

7、一次性给够,才有助于发挥政策效果

让房地产止跌回升,如果只调整现行土增税和增值税政策,是不够的,需要把企业所得税、个人所得税、契税、印花税、房产税等有关的税种一并考虑,出台一涵盖所有相关税种的综合性鼓励政策,如调整现行过高的所得税预征毛利率,高达租金12%的房产税政策,都早该调整。采取鼓励性的刺激政策,如契税和印花税政策等。基于房地产行业目前的状况,政策别再挤牙膏,能给的,一次性给够,才有助于发挥政策效果,助力尽快回升。

8、安排工作时,也该考虑下“胃口”

又一朋友谈到某些工作,干到想吐的程度,第二次听到吐的感觉。工作累,休息一下,就能解决。如果倒胃口,难办了。关键是,很难干好,也没有效果。好比吃东西,吃了吐出来,不仅白吃,还伤身体。上级安排工作时,真该考虑下级的胃口,起码别让人倒胃口。

9、上级与下级政府的关系,更像总分公司关系

上级财政帮下级财政化债,甭管用啥招,反正不能不管,尤其是必须还的债,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资。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关系,不是母子公司关系,更像总分公司关系。

10、守法,才是行稳

行稳,才能致远。守法,才是行稳。守法,不走捷径,也许走的难,但能走的远。走的远,也就能成点事。


杂谈:人生感悟

1、假期没虚度,累但快乐着

假期结束了,没虚度,该干的活,基本干完了,但想看的书,没看多少。好在,干活,不是被迫的,自己乐意的,甚至享受的,满足的,累但快乐着。夫复何求。

2、能让人回头的,只有南墙

能让人回头的,只有南墙,而且是结结实实的南墙,撞的头破血流,才可能不得不承认,弄错了。

3、看透生活,热爱生活

看透生活后,还能热爱生活,其实也正常,毕竟生活有可爱之处。